分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分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1)水解酸化-活性污泥工艺 采用水解-好氧工艺流程,后续的活性污泥工艺设计较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有所不同,主要是水力停留时间缩短、曝气量减少、不采用传统污泥消化系统。应用该工艺已建的污水处理工程有北京密云县污水处理厂、新疆昌吉市水质净化厂等。 分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2)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属于生物膜法,此工艺在工业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多,如印染污水、染料污水、焦化污水处理等。 分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3)水解酸化-氧化塘处理工艺 采用水解作为预处理工艺,其氧化塘的设计参数将有较大的变化,主要是水力停留时间缩短、池塘水深较浅,同时基本解决了淤塞问题。 分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4)水解酸化-土地处理工艺 采用水解-土地处理工艺,其效果相当于水解-氧化塘工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自净能力,也就是利用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土地处理的场地相对较大。目前山东安丘市30 000m3/d污水处理工程已采用此工艺流程。 另外,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国内其他设计研究部门设计的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也采用了其他类型的工艺组合,如水解池内加填料的厌氧滤池型水解-酸化池,和好氧软性填料相结合的接触氧化工艺。从工艺研究上讲,还进行了水解池与其他工艺相结合的工艺研究与实践,如A/O和A2/O工艺。 分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水解工艺的适用范围 由于水解池具有改善污水可生化性的特点,使得该工艺不仅适用于易于生物降解的城市污水等,同时更加适用于处理不易生物降解的某些工业废水,如纺织废水、印染废水、焦化废水、酿酒废水、化工废水、造纸废水等,并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后处理工艺。表5-2为工艺的部分应用情况。 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 污水经水泵提升通过预处理(粗格栅、细格栅)装置,去除悬浮大颗粒物质后,污水进入沉砂池,在其中将砂粒去除。沉砂池出水进入水解反应器,水解池停留时间2.0-4.0h。经水解反应器处理后的出水进入后续(好氧)处理构筑物。后续处理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处理方式,如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氧化沟和SBR等方式。如采用传统曝气池,污水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较之传统的工艺可大为缩短,气水比也可大幅度降低。经曝气池处理后的水进入二沉池,二沉池的出水即可排放。曝气池产生的剩余污泥;连续送入水解反应器,整个工艺流程的剩余污泥从水解池排出进入集泥池,污泥从集泥池用泵提升进入浓缩池,经12-24h浓缩后可脱水处理。集泥池和浓缩池的上清液流回进水集水井。采用水解-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同时好氧稳定。 分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1)预处理设施 预处理的目的之一是去除粗大固体物以及无机可沉固体,这对配水有特殊要求的水解池尤为重要。另外,不可生物降解的固体在水解反应器内的积累会占据大量的池容,反应器池容的减少较终将导致系统完全失效。一般预处理系统包括去除大的固体、较小颗粒的格栅和水力筛及去除砂和砾石的沉砂池。 ◆ 格栅:格栅是污水预处理的通用设施。为保证水解池布水系统不被堵塞,建议采用固定式格栅或回转筛、水力筛作补充处理。 ◆ 沉砂池:对小型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流量变化较大,沉砂池设计的难点需要在变化的水量条件下保持系统中液体流速有相对不变的数值。因为较高的流速会降低无机固体在渠道中的去除效果,而较低的流速导致**物与砂一起沉积。对于有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可以考虑采用平流式沉砂池。在存在较多的砂和**物共同沉淀的情况下,可采用体外洗砂装置,如螺旋洗砂器或水力固体螺旋洗砂器。考虑到后续水解处理工艺,一般不用曝气沉砂池作为预处理装置。 (2)不同类型废水的水解(酸化)工艺设计参数 在一系列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各种不同废水的应用,以及对研究、设计和应用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了设计参数,见表5-3 (3)采用氧化沟(或SBR)后处理工艺的参数和主要构筑物计算 以10万t/d的处理规模为例 分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生物滤池法 生物滤池法是一种生物膜处理工艺,是利用需氧微生物对污水或有**性废水进行生物氧化处理的方法。以淬石、焦炭、矿渣或人工滤衬等作为先填层,然后将污水连续地、均匀地喷在上面,并充分供给氧气和营养,在重力作用下,污水以水滴的形式向下渗沥,或以波状薄膜的形式向下渗流。最后,污水到达排水系统,流出滤池。 污水流过滤床时,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细菌附着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滤料表面大量繁殖,不久,形成一层充满微生物的粘膜,称为生物膜。这个起始阶段通常叫“挂膜",是生物滤池的成熟期。 生物膜是由细菌(好氧、厌氧、兼性)、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以及一些肉眼可见的蠕虫、昆虫的幼虫等组成。 污水流过成熟滤床时,污水中的**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从而得到净化。生物膜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性微生物,其厚度约2mm。在这里,**污染物经微生物好氧代谢而降解,终点产物是H2O、CO2、NH3等。由于氧在生物膜表层已耗尽,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处于厌氧状态。在这里,进行的是**物的厌氧代谢,终点产物为**酸、乙醇、醛和H2S等。由于微生物的不断繁殖,生物膜逐渐增厚,**过一定厚度后,吸附的**物在传递到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以前,已被代谢掉。此时,内层微生物因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进人内源代谢,失去其粘附在滤料上的性能,脱落下来随水流出滤池,滤料表面再重新长出新的生物膜。 为使生物滤池有效地处理污水: ①微生物的繁殖,必需有足够的表面积。 ②必需充分供给微生物氧气。 ③污水需具有适于生物处理的水质。 生物滤池的分类 生物滤池可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较初使用的装置为普通生物滤池,亦称滴滤池,为**代生物滤池。这种装置是将污水喷洒在由粒状介质(石子等)堆积起来的滤料上,污水从上部喷淋下来,经过堆积的滤料层,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将污水净化,供氧由自然通风完成的,氧气通过滤料的空隙,传递到流动水层、附着水层、好氧层。此种方法处理污水的负荷较低,但出水水质很好,故亦成为低负荷生物滤池。20世纪初,英国较先得到实际应用,之后欧洲和北美得到了应用。 为了提高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20世纪中期,出现了人工制造的滤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滤料之间的空隙大,质轻等优点,提高了生物滤池的负荷,减小了占地面积,高负荷生物滤池和塔式生物滤池工艺得到了发展。